产品介绍product description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贯流风机及空调器,包括外壳、蜗壳、贯流叶轮和蜗舌结构,所述外壳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蜗壳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贯流叶轮转动安装于所述进风风道内,所述蜗舌结构其邻近的两侧分别为导流侧和引流侧,所述导流侧用于与贯流叶轮相对设置,以限定出回流通道,所述引流侧用于朝向出风风道设置,所述蜗舌结构限定出一射流通道,所述射流通道的一端贯通至所述引流侧,以形成射流入口,另一端贯通至所述导流侧以形成射流出口,所述射流通道具有降速结构,用于降低所述射流通道流的流速。本发明在保证偏心涡控制效果的同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4636197 A (43)申请公布日 2022.06.17 (21)申请号 0.8 (22)申请日 2022.03.31 (71)申请人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 限公司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 工业大道美的全世界创新中心4栋 申请人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詹东文邹腾达胡小文胡斯特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 44287 专利代理师 付海萍 (51)Int.Cl. F24F 1/0025 (2019.01) F24F 13/08 (2006.01) F24F 13/24 (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2页 (54)发明名称 贯流风机及空调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贯流风机及空调器,包括 外壳、蜗壳、贯流叶轮和蜗舌结构,所述外壳形成 有安装空间,所述蜗壳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 述贯流叶轮转动安装于所述进风风道内,所述蜗 舌结构其邻近的两侧分别为导流侧和引流侧,所 述导流侧用于与贯流叶轮相对设置,以限定出回 流通道,所述引流侧用于朝向出风风道设置,所 述蜗舌结构限定出一射流通道,所述射流通道的 一端贯通至所述引流侧,以形成射流入口,另一 端贯通至所述导流侧以形成射流出口,所述射流 通道具有降速结构,用于降低所述射流通道 流的流速。本发明在保证偏心涡控制效果的同 A 时,明显降低了射流对叶轮的冲击作用,降低贯 7 流风机的干涉噪声,提升了贯流风机的品质。 9 1 6 3 6 4 1 1 N C CN 114636197 A 权利要求书 1/1页 1.一种贯流风机,其特征是,包括: 外壳,其内形成有安装空间; 蜗壳,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蜗壳设有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进风风道和出 风风道; 贯流叶轮,转动安装于所述进风风道内;以及, 蜗舌结构,设于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的连接处,所述蜗舌结构其邻近的两侧 分别为导流侧和引流侧,所述导流侧与所述贯流叶轮相对设置,以限定出回流通道,所述引 流侧朝向所述出风风道设置,所述蜗舌结构限定出一射流通道,所述射流通道的一端贯通 至所述引流侧,以形成射流入口,另一端贯通至所述导流侧以形成射流出口,所述射流通道 具有降速结构,用于降低所述射流通道流的流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是,所述射流通道自所述射流入口向所述射 流出口方向呈渐扩设置,以构成所述降速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是,所述射流通道为弧形通道,所述射流通 道在所述射流入口处具有第一切线,所述第一切线与所述引流侧之间的夹角为α,5°≤α≤ 17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是,所述射流通道在所述射流出口处具有第 二切线,所述第二切线与所述导流侧之间的夹角为β,10°≤β≤1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是,所述降速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射流通道内 的格栅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是,所述格栅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格栅板 沿所述射流通道延伸方向呈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是,所述降速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射流通道相 对两个侧壁的挡流部,所述挡流部包括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射流通道延伸方向 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是,所述蜗舌结构包括: 蜗舌;以及, 导流体,用于在贯流叶轮径向上与所述蜗舌间隔布设,所述导流体与所述蜗舌之间形 成所述射流通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是,所述贯流风机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 器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换热器对应所述出风风道或所述进风风道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对应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 口设置,所述射流通道为弧形通道,所述射流通道在所述射流入口处具有第一切线,所述第 一切线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夹角为θ,10°≤θ≤160°。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是,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贯流风 机。 2 2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 1/8页 贯流风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贯流风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贯流风机具有径向尺寸小、转速低、噪声低、出风均匀等优点,其轴向长度可任意 加长而不影响气体流动状态,大范围的应用于空调挂机、柜机、塔扇等扁长形家电产品中。目前 面对贯流风机静压提升能力不够的问题,一般是通过引流通道将出风口处的气流直接引入 贯流叶轮,如此能大大的提升贯流叶轮中间偏心涡的强度,增加风机的静压系数,然而,引流通 道中的气流直接冲击贯流叶轮会引起较大的冲击噪声,贯流风机品质明显降低。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最大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贯流风机,旨在解决现存技术中气流直接冲击贯流 叶轮引起较大的冲击噪声,贯流风机品质明显降低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贯流风机,包括: [0005] 外壳,其内形成有安装空间; [0006] 蜗壳,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蜗壳设有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进风风道 和出风风道; [0007] 贯流叶轮,转动安装于所述进风风道内;以及, [0008] 蜗舌结构,设于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的连接处,所述蜗舌结构其邻近的 两侧分别为导流侧和引流侧,所述导流侧与所述贯流叶轮相对设置,以限定出回流通道,所 述引流侧朝向所述出风风道设置,所述蜗舌结构限定出一射流通道,所述射流通道的一端 贯通至所述引流侧,以形成射流入口,另一端贯通至所述导流侧以形成射流出口,所述射流 通道具有降速结构,用于降低所述射流通道流的流速。 [0009] 可选地,所述射流通道自所述射流入口向所述射流出口方向呈渐扩设置,以构成 所述降速结构。 [0010] 可选地,所述射流通道为弧形通道,所述射流通道在所述射流入口处具有第一切 线,所述第一切线与所述引流侧之间的夹角为α,5°≤α≤175°。 [0011] 可选地,所述射流通道在所述射流出口处具有第二切线,所述第二切线与所述导 流侧之间的夹角为β,10°≤β≤160°。 [0012] 可选地,所述降速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射流通道内的格栅板。 [0013] 可选地,所述格栅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格栅板沿所述射流通道延伸方向呈间隔 设置。 [0014] 可选地,所述降速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射流通道相对两个侧壁的挡流部,所述挡流 部包括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射流通道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0015] 可选地,所述蜗舌结构包括: [0016] 蜗舌;以及, 3 3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 2/8页 [0017] 导流体,用于在贯流叶轮径向上与所述蜗舌间隔布设,所述导流体与所述蜗舌之 间形成所述射流通道。 [0018] 可选地,所述贯流风机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换热 器对应所述出风风道或者所述进风风道设置。 [0019]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对应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口设置;所述射流通道为弧形通道, 所述射流通道在所述射流入口处具有第一切线,所述第一切线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夹角为 θ,10°≤θ≤160°。 [002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贯流风机。 [002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蜗壳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所述贯流叶轮转动安装于所述进风风道内,所述蜗舌结构具有临近设置的导流侧和引流 侧,并且所述导流侧和所述引流侧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布设,所述导流侧用于与贯流叶轮 相对设置,所述引流侧用于朝向出风风道设置,所述蜗舌结构还设有射流通道,所述射流通 道的一端贯通至所述引流侧形成有射流入口,另一端贯通至所述导流侧形成有射流出口, 所述射流通道用于将引流侧处的空气引向所述导流侧处,并引入贯流叶轮,由于所述射流 通道具有降速结构,使得射流通道内的射流自所述射流入口至所述射流出口时缓慢减速, 在到达贯流叶轮时射流量的变化较小,但射流速度明显减小,在保证偏心涡控制效果的同 时,明显降低了射流对叶轮的冲击作用,降低贯流风机的干涉噪声,提升了贯流风机的品 质。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存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为本发明的贯流风机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4] 图2为图1中的贯流风机的局部剖视图; [0025] 图3为图1中蜗壳、贯流叶轮及蜗舌结构的主视图; [0026] 图4为图3中蜗壳、贯流叶轮及蜗舌结构的剖视图; [0027] 图5为图1中蜗舌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8] 图6为图5中蜗舌结构与贯流叶轮的剖视图; [0029] 图7为图5中射流通道宽度变化曲线中射流通道射流速度变化曲线为本发明的蜗舌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2] 图10为本发明的蜗舌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3] 图11为本发明的蜗舌结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4] 图12为本发明的蜗舌结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5] 附图标号说明: 4 4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 3/8页 [0036] [0037] [0038]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 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0]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1]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 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 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 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 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 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 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2] 贯流风机具有径向尺寸小、转速低、噪声低、出风均匀等优点,其轴向长度可任意 加长而不影响气体流动状态,广泛应用于空调挂机、柜机、塔扇等扁长形家电产品中。目前 面对贯流风机静压提升能力不足的问题,一般是通过引流通道将出风口处的气流直接引入 贯流叶轮,如此可以提高贯流叶轮中间偏心涡的强度,增加风机的静压系数,然而,引流通 道中的气流直接冲击贯流叶轮会引起较大的冲击噪声,贯流风机品质显著降低。 [0043] 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贯流风机,旨在解决现存技术中气流直接 5 5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 4/8页 冲击贯流叶轮引起较大的冲击噪声,贯流风机品质明显降低的问题,图1至图12为本发明提 供的贯流风机的实施例。 [0044] 请参照图1至图4,所述贯流风机包括外壳1、蜗壳2、贯流叶轮3和蜗舌结构4,所述 外壳1其内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蜗壳2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蜗壳2设有沿空气流动方 向依次连通的进风风道21和出风风道22;所述贯流叶轮3转动安装于所述进风风道21内,所 述蜗舌结构4其邻近的两侧分别为导流侧41和引流侧42,所述导流侧41用于与贯流叶轮3相 对设置,以限定出回流通道,所述引流侧42朝向所述出风风道22设置,所述蜗舌结构4限定 出一射流通道43,所述射流通道43的一端贯通至所述引流侧42,以形成射流入口,另一端贯 通至所述导流侧41以形成射流出口,所述射流通道43具有降速结构,用于降低所述射流通 道43流的流速。 [004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1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蜗壳2设于所述安装空间 内,所述蜗壳2设有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进风风道21和出风风道22,所述贯流叶轮3 转动安装于所述进风风道21内,所述蜗舌结构4具有临近设置的导流侧41和引流侧42,并且 所述导流侧41和所述引流侧42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布设,所述导流侧41用于与贯流叶轮3 相对设置,所述引流侧42用于朝向出风风道22设置,所述蜗舌结构4还设有射流通道43,所 述射流通道43的一端贯通至所述引流侧42形成有射流入口,另一端贯通至所述导流侧41形 成有射流出口,所述射流通道43用于将引流侧42处的空气引向所述导流侧41处,并引入贯 流叶轮3,由于所述射流通道43具有降速结构,使得射流通道43内的射流自所述射流入口至 所述射流出口时缓慢减速,在到达贯流叶轮3时射流量的变化较小,但射流速度明显减小, 在保证偏心涡控制效果的同时,明显降低了射流对叶轮的冲击作用,降低所述贯流风机100 的干涉噪声,提升了所述贯流风机100的品质。 [0046]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壳1还设有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并且所述 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间隔设置,所述进风风道21对应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风道22对应所 述出风口,即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进风风道21,经过所述贯流叶轮3加速后经过所述 出风风道22自所述出风口吹出。 [0047] 能够理解的是,所述蜗舌结构4还设有入口侧和分流侧,所述入口侧用于朝向进风 风道21设置,所述入口侧、所述导流侧41和所述引流侧42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导 流侧41和所述引流侧42通过所述分流侧连接,并且所述分流侧呈弧形设置。所述射流通道 43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只要是能够将引流侧42处的空气引向所述导流侧41即可,在本实 施例中,所述射流通道43为沿贯流叶轮3轴线方向延伸长形孔,当然也可以是,所述蜗舌44 和所述导流体45之间形成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贯流叶轮3轴线方向间隔布设,多个 所述通孔共同构成所述射流通道43。 [0048] 具体地,所述降速结构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在第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至图6, 所述射流通道自所述射流入口向所述射流出口方向呈渐扩设置,以构成所述降速结构。通 过呈渐扩设置的所述射流通道43使得射流在到达所述射流出口时,射流速度明显减小,以 降低对叶轮的冲击。 [0049] 进一步地,所述射流通道43自所述射流入口至所述射流出口的渐扩变化量逐渐增 大。也即所述射流通道4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 侧面不同位置的垂直距离设置为所述射流通道43的宽度,所述射流通道43的宽度的变化量 6 6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 5/8页 自所述入口至所述出口逐渐增大,为便于说明,可以将所述射流通道43自所述射流入口至 所述射流出口分为依次连通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N段,并且设置为每一段通道 的长度相同,每一段具有相对设置的出口和入口,并且射流自每一段的入口流向所述出口, 每一段均自入口至出口呈渐扩设置,第一段的入口处的宽度至出口处的宽度之间的变化量 为K1,第二段的入口处的宽度至出口处的宽度之间的变化量为K2,依次类推,第N段入口处 的宽度至出口处的宽度之间的变化量为KN,并且K1K2K3...KN,使得所述射流通道43的 渐扩变化量逐渐增大的趋势。如此设置,所述射流通道43宽度变化量一开始在所述射流入 口处变化较小,使得气流进入所述射流通道43的过程中掺混均匀,之后射流通道43宽度变 化量不断加大,并且在保证射流通道43内不出现流动分离的情况下,相同通道长度的宽度 变化量尽量大,即可保证射流量的同时减小射流速度,进而达到减低噪音的目的。请参照图 7至图8,图7为射流通道43宽度变化曲线射流速度变化曲线示意 图,可以从图中看出,在所述贯流叶轮3的半径一定时,随着所述射流通道43长度的增加,所 述射流通道的宽度在逐步递增,同时,射流速度在逐步降低。 [0050]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所述射流通道43的沿程阻力,所述射流通道43为弧形通道。既 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呈弧形设置。 [0051] 进一步地,所述射流通道43的型线在此不做限制,所述射流通道43的型线可以是 圆弧形,也可以是椭圆形,还可以是阿基米德螺线] 具体地,基于所述射流通道为弧形通道的实施例,所述射流通道43在所述射流入 口处具有第一切线,所述第一切线°。当夹角α 较小时,回流量较大,但气流对所述射流入口处的冲击作用也增大;随着夹角α逐渐大,回流 量会逐渐减小,气流对所述射流入口处的冲击作用也减小,当5°≤α≤175°时,既能够保证 回流量,也能够减小对所述射流入口处的冲击。 [0053]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射流通道43的一端贯通至所述引流侧42,以形成射流入 口,所以所述射流入口将所述引流侧42分隔为第一引流侧421和第二引流侧422,并且所述 第一引流侧421和所述第二引流侧422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布设,所述第一引流侧421靠近 所述贯流叶轮3设置,所以夹角α具体为所述第一切线] 具体地,基于所述射流通道为弧形通道的实施例,所述射流通道43在所述射流出 口处具有第二切线,所述第二切线°。当夹角β 较小时,所述射流通道43内的气流对所述贯流叶轮3的冲击作用较小,但是对偏心涡的控制 作用也减小,随着夹角β逐渐增大,对偏心涡的控制作用逐渐增大,但是对所述贯流叶轮3的 冲击作用较大,当10°≤β≤160°时,既能够保证对偏心涡的控制作用,又对所述贯流叶轮3 的冲击不会太强。 [0055]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射流通道43的另一端贯通至所述导流侧41以形成射流出 口,所以所述射流出口将所述导流侧41分隔为第一导流侧411和第二导流侧412,所述第一 导流侧411和所述第二导流侧412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布设,所述第二导流侧412靠近所述 出风风道22设置,所以夹角β具体为所述第二切线] 为便于说明上述的夹角,请参照图6,定义垂直于贯流叶轮3的轴线的平面为第一 平面,并且所述引流侧42和所述导流侧41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为直线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为线段FA,所述第二引流侧422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 7 7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 6/8页 为线段AG,所述第一导流侧411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为线段DB,所述第二导流侧412在 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为线段BE。而当所述引流侧42和所述导流侧41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 投影为曲线时,则定义为所述第一引流侧421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的两端端点连线为 线段FA,所述第二引流侧422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的两端端点连线为线段AG,所述第一 导流侧411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的两端端点连线为线段DB,所述第二导流侧412在所述 第一平面上的投影的两端端点连线为线在所述射流入口处在所述第 一平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切线在所述射流出口处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形 成有所述第二切线BQ,夹角α即为∠PAF,夹角β即为∠QBE。 [0057] 具体地,在第二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所述降速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射流通道43内 的格栅板47。通过在所述射流通道43内布设格栅板47,射流在经过所述格栅板47时,由于格 栅板47的阻挡,使得射流速度降低,达到降低对叶轮的冲击的目的。 [0058]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板47的设于所述射流通道43内的位置不做限制,可以是,在第 二实施例中,图9所示,所述格栅板47设于所述射流通道43的中部,还可以是,在第三实施例 中 [0059] ,图10所示,所述格栅板47设于所述射流出口处,如此设置,一方面能确保射流 在所述射流通道内的射流量不受所述格栅板47的阻挡而变小,同时还能降低射流在所述射 流出口处的射流速度,另一方面方便所述格栅板47安装,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 率。 [0060] 同样地,所述格栅板47的数量也不做限制,在第四实施例中,图11所示,所述格栅 板47可以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格栅板47沿所述射流通道43延伸方向呈间隔设置。通过多个 所述格栅板47的阻挡,能够极大地降低射流速度。 [0061] 具体地,基于所述降速结构包括格栅板47,所述格栅板47设于所述射流通道43中 部的实施例,所述蜗舌设有连通所述射流通道43的插槽,所述格栅板47自所述插槽插置于 所述射流通道43内,且一端与所述导流体45抵接。 [0062] 具体地,基于所述降速结构包括格栅板47,所述格栅板47设于所述射流通道43的 射流出口处的实施例,所述格栅板47的两端通过粘接或者焊接分别与所述蜗舌44和所述导 流体45连接。 [0063] 具体地,在第五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降速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射流通道43相 对两个侧壁的挡流部48,所述挡流部48包括多个凸起481,多个所述凸起481沿所述射流通 道43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即所述射流通道43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凸设有多个凸起481,使得 所述射流通道43的侧壁呈凹凸状设置,射流速度降低,达到降低对叶轮的冲击的目的。 [0064] 具体地,所述蜗舌结构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蜗舌结构4包括 蜗舌44和导流体45,所述蜗舌44用于安装于蜗壳2上;所述导流体45用于在贯流叶轮3径向 上与所述蜗舌44间隔布设,所述导流体45与所述蜗舌44之间形成所述射流通道43。并且所 述导流体45上形成有第一引流侧421和所述第二导流侧412,所述蜗舌44上形成有第二引流 侧422和所述第一引流侧421。并且所述蜗舌44和所述导流体45均沿贯流叶轮3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挡流部48分别设于所述导流体45与所述蜗舌44的侧壁上。 [0066] 具体地,所述导流体45与所述蜗舌44的连接方式具有多种; 8 8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 7/8页 [0067]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体45与所述蜗舌44一体成型设置,具体成型方式能为 焊接成型,可以是注塑成型,还可以是数控加工型,如此设置,结构稳定,方便安装。 [0068]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体45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蜗舌44,如此设置,加工方 便,提升工作效率。 [0069] 具体地,基于所述导流体45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蜗舌44的实施例,定义沿所述贯 流叶轮3的轴线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蜗舌44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并且所 述蜗舌44的两端朝向所述导流体45方向凸设有安装部141,所述安装部141设有通孔;所述 导流体45设于两个所述安装部141之间,所述导流体45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设 有螺纹孔451;所述导流体45通过螺接件46与所述蜗舌44连接。 [0070] 进一步地,为了可以对所述导流体45做定位,保证所述射流通道43的精度,所述 蜗舌44还设有定位部,所述导流体45设有配合部,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配合部配合,使得所述 导流体45与所述蜗舌44定位配合。 [0071] 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配合部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和所 述配合部其中之一为定位销另一为定位孔,通过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的配合,使得所 述导流体45能够相对所述蜗舌44定位。 [0072] 基于所述导流体45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蜗舌44的实施例,所述导流体45中部呈中 空设置,如此设置,能够减轻所述导流体45的质量,减少相关成本。 [0073] 请参照图9至图10,所述蜗壳2设有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进风风道21和出风 风道22,并且所述进风风道21和所述出风风道22呈夹角设置;所述蜗舌结构4设于所述蜗壳 2内,且位于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的连接处,所述引流侧42朝向所述出风风道22设 置,所述导流侧41朝向所述贯流叶轮3设置。 [0074]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风道21沿空气流向呈渐缩设置,所述出风风道22 沿空气流向呈渐扩设置。 [0075] 具体地,蜗舌结构4和所述蜗壳2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可以是,所述蜗舌结构 4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蜗壳2,即所述蜗舌44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蜗壳2 对应两个所述连接孔设有通孔,所述贯流风机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依次穿设与所述连接 孔和通孔以将所述蜗舌结构4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蜗壳2上;还可以是所述蜗舌结构4与所 述蜗壳2一体成型设置,即将所述蜗舌44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于所述蜗壳2内。 [0076] 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贯流风机100还包括换热器330,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安装 空间内,所述换热器对应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口或者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口设置,所述换 热器330用于空气加热或者是降温。 [0077] 具体地,所述蜗壳2与所述外壳1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贯流风 机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出风风道 22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分别设于所述蜗壳2相对的两侧连接,另一端 与所述安装空间相对的两个侧壁连接,如此即可将所述蜗壳2固定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0078] 具体地,请参照图2,基于所述换热器对应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口设置的实施例, 所述射流通道43为弧形通道,所述射流通道43在所述射流入口处具有第一切线,所述第一 切线°,在本实施例中,定义垂直于贯流叶轮 3的轴线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换热器330两端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连线页 之间的夹角即为θ,在所述贯流风机100的背压较大时,夹角θ优选30~80度,此时射流量增 加,对偏心涡的控制强度增加,所述贯流风机100工况范围更宽,不易失速。当所述贯流风机 100要求低噪声时,夹角θ优选120~160度,较大的夹角使得射流量降低,对所述贯流叶轮3 的干涉噪声降低。 [0079] 具体地,在本实施中,所述换热器330呈弧形设置,如此可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 效率。 [0080]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贯流风机 100。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贯流风机10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空调器的贯流 风机100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贯流风机100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本发明的空 调器中使用了上述贯流风机100,因此,本发明空调器的实施例包括上述贯流风机100全部 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8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 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 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0 10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附图 1/12页 图1 11 11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附图 2/12页 图2 12 12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附图 3/12页 图3 13 13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附图 4/12页 图4 14 14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附图 5/12页 图5 15 15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附图 6/12页 图6 16 16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附图 7/12页 图7 17 17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附图 8/12页 图8 18 18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附图 9/12页 图9 19 19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附图 10/12页 图10 20 20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附图 11/12页 图11 21 21 CN 114636197 A 说明书附图 12/12页 图12 22 22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按照每个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经络学说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学基础课件.pptx
第七单元 第02课时 1000以内数的读写(分层作业)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